曾焯文博士:鳳閣中西未了情

Share This: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
 

「一葉輕舟去,人隔萬重山…」係粵劇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(一九六二)主題曲胡地蠻歌的開頭,膾炙人口,屬於港人集體回憶。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除了係鳳凰女同麥炳榮的經典粵劇戲寶外﹐也為一九六二年香港大會堂開幕首演節目﹐同年更改編為電影,由原作者徐子郎 編劇,黃鶴聲導演,麥炳榮、鳳凰女、梁醒波、陳好逑、黃千嵗、譚蘭卿主演;胡地蠻歌由朱毅剛作曲,徐子郎、龐秋華填詞。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不但繼承唐詩宋詞的優雅傳統,而且接受荷李活電影《真假公主》(Anastasia)(一九五六)的影響,更重反映香港中英並舉的語言現實,探討香港人的身份認同。

是劇講述宋朝紅鸞郡主(鳳凰女)自細入質金邦,與番將耶律君雄(麥炳榮)的愛情故事。

香港粵劇繼承唐詩宋詞元曲

香港粵劇繼承唐詩宋詞元曲的優雅文化傳統,《胡地蠻歌》乃係表表者。其中幾乎句句用典,搖曳生姿,然又淺白清通。「一葉輕舟去,人隔萬重山」出自李白《早發白帝城》:兩岸猿聲啼不盡,輕舟已過萬重山。「鳥南飛,鳥南返,鳥兒比翼再歸還」出自《爾雅•釋地》:南方有比翼鳥焉,不比不飛,其名謂之鶼鰈。「人生如朝露」出自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,人生幾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

「春風吹渡玉門關」出自唐朝王之渙《涼州詞》: 羌笛何須怨楊柳, 春風不度玉門關。「願¬為郎君老朱顏」出自宋蘇軾《曾元恕游龍山呂穆仲不至》詩:青春不覺老朱顏,強半銷磨簿領間。「勸君莫被功名誤」出自宋朝趙蕃《同成父過章泉用前韻示之》:昔人一為功名誤,置碑且慮變陵谷。「白少年頭莫等閒」出自岳飛滿江紅。

「笙歌醉夢閒」出自李後主《呈鄭王十二弟》:落花狼籍酒闌珊,笙歌醉夢閒。「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間。(紅鸞接唱)獨自莫憑闌,無限江山。」出自李後主《浪淘沙》:簾外雨潺潺,春意闌珊,羅衾不耐五更寒。夢裏不知身是客,一晌貪歡。 獨自莫憑闌!無限江山,別時容易見時難。流水落花春去也,天上人間。

曲中典故雖多,但句句對題,兼夾安排巧妙,不覺斧鑿痕跡。譬如開首男方以將載走情人的一葉輕舟對比阻隔彼此的萬重山;又以比翼南飛南返的鳥兒襯出自己隻影形單。然後女方安慰情郎,謂人生如朝露,何處無離散;保證春風終須有日吹渡玉門關,即後會有期也。又如君雄嘆虛榮誤我怨青衫;紅鸞即勸君莫被功名誤,白少年頭莫等閒,實行前後呼應。

此曲示範香港本土粵語文藝如何接通歷朝經典, 身為香港人,應該感到自豪,並且設法發揚光大,令香港語言文學成為華夏之大宗。

是劇又關乎身份危機

正如前述,耶律君雄(麥炳榮)自細在金邦長大,做到該國將領,與宋朝郡主紅鸞(鳳凰女)相戀,因國籍問題幾乎不能結合。後來為尋郡主,喬裝漢人,考到大宋武狀元,收尾方發現自己係漢人。君雄夾在金宋兩國之間,有如天龍八部中之喬峰,又似無間道中之梁朝偉,左右做人難,差尐釀成悲劇,象徵港人夾在中英之間,身份認同模糊而混集(hybrid)。

紅鸞郡主失憶的橋段,香港中文大學粵劇專家陳守仁教授(二零零八)認為受了荷李活電影真假公主(Anastasia) (一九五六) 影響。 故事說俄國十月大革命,沙皇全家慘遭滅門,江湖盛傳獨有小公主逃出生天,流落民間。前朝禁軍統領尤伯連納在街上拾到癲婆英格烈褒曼,訓練其冒充小公主,以騙取沙皇在海外銀行的巨額存款,詎料英格烈褒曼真係公主,前因身心受創而失億,今逐漸記起前塵往事。收尾尤伯連納同英格烈褒曼發覺自己愛上對方,雖計劃成功在望,仍甘拋榮華富貴,雙雙遠走他方。

另一方面,正如前述,紅鸞因沉船而失憶,俾梁醒波認了做親生女,身份變做平民,跟住梁醒波又迫其扮男裝譯番書,怎知陰差陽錯,要奉王爺命娶(假)郡主,最後聽到君雄唱出訂情金曲胡地蠻歌,方恢復記憶。

真假公主(Anastasia)的身份疑惑最終帶出之主題係:榮華貴賤不重要,至緊要係愛情。而紅鸞失憶,忽男忽女,時尊時卑,則像君雄夷夏難辨,反映港人的身份危機,正如《我是誰》(一九九八)中之成龍失憶,流落非洲;又如《喜馬拉亞星》(二零零五)中的吳鎮宇,失憶而流落印度。

中英混雜

梁醒波中西夾雜,在宋朝王爺面前妙譯番邦公函,攪笑對白如下:

I love you.
Anything I can do?
Hello,
問候王爺How do you do
重話王爺你掉甩褲(beautiful)
重讚王爺你夠handsome
十足似箇個胳肋底毛(Clark Gable)
重話請王爺你開party
大跳牛仔舞
與共rock and roll
重叫你唔使帶拍乸(partner)
同你請定個瑪麗檸檬露(Marilyn Monroe)

梁醒波象徵香港人之韋小寶精神,靈活機變,擅食夾棍,身份混雜(hybrid identity) ,左右逢源,而韋小寶與無間道係一個銀幣的兩面,一為喜劇,一為悲劇而已。

Hommi Bhabha(一九九四)話混雜(hybridity)志在嘲弄質疑殖民地主,令其難堪,然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雖中英夾雜,又受荷李活影響,卻似乎志不在諷刺大英/美帝,反而有樂在其中的喜劇感,正如曾焯文(二零一二)的研究發現,香港的翻譯劇絕少反英反美,卻每多詁難中共。

總之,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傳承李白、李後主等漢唐文學家風範,兼且處理香港人的身份危機,耶律君雄徘徊於金邦蠻將與大宋子民身份之間,郡主紅鸞如真假公主安娜(Anastasia)般忘卻貴冑身份,最後君雄用返漢姓,郡主恢復記憶,象徵香港解殖歸華,反共復宋,惟又兼容番邦優點;倪思安中英交織,妙譯番書,正表示香港乃係漢英混血兒,龍師傳人,盡得雙方精髓,自成偉大文明。是劇於上世紀六十年代,經有如此本土意識,預領風騷,實堪禮讚。

註一 、徐子郎原名徐家廉,乃係土生土長香港人,家境富裕,育有一女,寫成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三年後即去世,聞之者嘆惜。徐子郎尚為林家聲寫了《雷鳴金鼓戰笳聲》及《無情寶劍有情天》,其劇本每每描寫人在艱難處境的內心爭扎,甚至潛意識陰暗面,雖然只出了六、七個劇本,已見才華橫溢,可憐死時只有二十八歲,如果長命一尐,對粵劇的貢獻必定更加重大。

註二、《鳳閣恩仇未了情》本事:宋朝紅鸞郡主(鳳凰女)自細入質金邦,與番將耶律君雄(麥炳榮)私訂終身,珠胎暗結,君雄護送紅鸞南歸之日,兩人依依惜別。途經黃河岸﹐適民女倪秀鈿(陳好逑)與情郎珠胎暗結,為拒父親倪思安(梁醒波)逼嫁而投江自盡,幸得紅鸞郡主救起,贈予自家衣裝。撞巧海盜米襲﹐紅鸞墮河﹐獲秀鈿父倪思安 (梁醒波) 救起,倪思安眼見失去女兒﹐又見紅鸞失憶﹐遂冒認為其父﹐而秀鈿獲紅鸞之兄狄王爺救起﹐誤為胞妹。倪思安帶住身懷六甲的紅鸞郡主到尚書府尚家﹐要尚家履行當年口頭婚約,幫倪女與尚家狀元爺尚存孝 (黃千歲) 完婚 ,尚存孝母夏氏(譚蘭卿)嫌倪家窮,一意悔婚,倪氏父女幸得尚存孝可憐收留。

另一方面,耶律君雄為留在中原尋找紅鸞﹐喬裝漢人,考中大宋武狀元,在尚府巧遇紅鸞,恩師尚精忠 (尚存孝父) 誤會其調戲閨女,驅逐出門。後狄親王親臨尚府﹐為要尚存孝把郡主身上一紙番書翻譯﹐倪思安博懵亂譯不果,唯有教紅鸞女扮男裝譯通,狄親王愛才封為郡馬。洞房之夜﹐新娘假郡主倪秀鈿與尚存孝相遇﹐原來存孝正是秀鈿情郎,只不過昔日存孝以假名與秀鈿邂逅而已。

新房之內,真假郡主雙雙產子,尚母夏氏無奈將兩嬰認作親生﹐尚孝父親誤會妻子與倪思安通姦﹐鬧上了公堂。君雄奉狄王爺之命夜審奇案,其間君雄身份敗露,遭王爺降罪,絕望中唱出《胡地蠻歌》,竟令紅鸞回復記憶,而倪思安也藉君雄身上古玉﹐認出其為失散多年之親子。兩對歷劫鴛鴦終慶團圓。


Share This: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  •  

Comments

發佈留言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